中山市人社部門組織開展“雙11”云聘會?!。ㄙY料圖片)
近日,從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傳來消息: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廣東全省累計城鎮新增就業116.42萬人,提前完成110萬人的年度任務,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目標范圍內。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受疫情暴發、經濟下行壓力等多重因素影響,各地就業形勢都面臨著較大挑戰。那么,作為全國經濟大省和用工大省,廣東是如何穩住就業大局,下好民生這盤大棋的?
同向發力 保主體穩崗位
“社保費緩繳政策無疑是雪中送炭,為我們企業帶來了‘及時雨’?!睆V東方振新材料精密組件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馬志華表示,受疫情影響,公司資金周轉一度陷入困境,于是申請緩繳4個月社保費,“享受社保費緩繳政策后,公司流動資金更充足了,有了緩沖和調整的空間,提振了企業經營發展信心?!?/p>
助企就是穩崗。2022年以來,面對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廣東更加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打出“降、緩、擴、返、補、促”政策組合拳,即:延續降低費率、加大緩繳社保費力度、提高穩崗返還標準、加大職業技能培訓補助力度、延續實施擴圍政策。廣東稅務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廣東地區(不含深圳)合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2908億元。廣東人社廳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廣東已發放穩崗返還57億元、惠及企業219萬戶,人社紓困政策累計為企業減負超500億元。
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貢獻了最多的就業崗位,是穩就業的關鍵所在。為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金融紓困,廣東引導相關銀行機構加大續貸政策落實力度,主動跟進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推廣主動授信、隨借隨還貸款模式,推出“抗疫貸”“復工貸”等線上化、純信用金融產品,“金融活水”為穩企穩崗增添了發展后勁。
與此同時,為推動助企紓困政策盡快落實到位,今年以來,廣東人社部門持續開展“送政策、送資金、送服務”活動。廣州市人社局副局長李明華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廣州建立21條重點產業鏈用工保障促就業工作機制,開展“三送”活動450次,走訪企業1594家;為重點企業解決用工需求2.40萬人次。
隨著一攬子政策落地見效,各方面圍繞就業優先同向發力,廣東的市場主體保住了,就業崗位穩住了。
聚焦重點 織密就業網絡
在穩定就業總量的基礎上,廣東致力織密織牢就業幫扶“一張網”,聚焦高校應屆畢業生和4000多萬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拓寬就業渠道。
2022年廣東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約有71.3萬人,比2021年增加7.1萬人,加上外省入粵和留學回國求職的畢業生,在粵求職的畢業生預計將超過90萬人。
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廣東推出“十大行動”,包括:扎實開展市場就業拓展、創業創新扶持、基層人才支撐、國有企業就業引領、機關事業單位招聘、專項渠道促進就業、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就業能力提升、實名制精準就業服務、就業權益保護。僅廣州市就建設了47所高校就業創業e站,舉辦高校畢業生招聘會1499場,提供招聘崗位104.2萬個;市區機關、事業單位、國企提供1.45萬個崗位招聘應屆畢業生。
值得一提的是,為暢通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廣東正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廣東目前共有63所高職院校與451家單位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實現招生招工一體化。廣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餐飲管理專業2018級學生張又山是現代學徒制畢業生,如今在皇冠假日酒店工作。他告訴記者:“我周圍的現代學徒制學生實習結束后,不超過3個月幾乎都晉升了?!睆堄稚阶x完普通高中后,考入現代學徒制試點班級,目標是進入大型餐飲企業。
同時,廣東也是全國農民工第一大省,農民工數量占全國1/10左右。為穩定農民工就業,廣東優化公共服務,開展南粵春暖“穩崗留工”等系列活動,全面推行就業實名制,完善崗位歸集和供需匹配機制,將4000多萬農民工穩在廣東。在農民工眾多的東莞市,僅村一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就有587個,可以為農民工提供常態化公共就業服務,各類人員能很方便在就近的鎮和村找到工作。
針對就業困難人員,廣州通過實施精細化分級服務,健全就業困難人員實名制三級幫扶服務機制。據李明華介紹,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廣州幫扶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0.94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75萬人;14.73萬就業在冊脫貧人口實現穩在企業、穩在崗位、穩在廣州。同時,廣州關注解決受疫情影響重點人群的訴求,做實做細受疫情影響的解除隔離、疏解轉運離穗異地務工人員、高校畢業生等人員的職業介紹服務工作。主動收集解除隔離和疏解轉運離穗等重點群體人員信息,“點對點”推送市、區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和求職指引。
技能培訓 拓寬就業渠道
“廚房是油污重災區,打掃時要特別注意……”“洗凈并溫暖雙手,準備好寶寶洗澡所需用品……”在廣東“南粵家政”省級培訓示范基地內,家政學員正在通過線上或線下,進行統一標準的技能培訓。
廣東是制造業大省。近年來,為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廣東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開展百萬產業工人和百萬職業農民培訓行動,其中,“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廣東三項工程已累計培訓108.23萬人次。
三項工程堅持組織多層次培訓,創造了技能就業促進共同富裕的廣東經驗。據介紹,梅州玉水村讓村民“一人學廚,全家脫貧”,從“煤炭村”蝶變成為“廚師村”;目前,廣東的技工院校畢業生不愁就業,很多熱門專業的畢業生一人有4至6個崗位可以選擇;全省家政企業達2.68萬家,從業人員超127萬人。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楊紅山介紹說,“粵菜師傅”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廣東技工”產業支撐力越來越強,“南粵家政”服務群眾能力越來越足,在穩定就業大局、服務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按罅縼碜赞r村、困難家庭的孩子在職業、技工院校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使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睏罴t山說。
同時,廣東各地結合自身產業特色創新開展技能培訓,拓寬就業渠道?!罢o補貼,企業自主組織員工培訓,既減輕了公司的培訓支出,又可以根據公司的實際需要安排授課課程,這一政策很接地氣?!睆V東利揚芯片測試股份有限公司已經開展了兩期半導體測試操作培訓及一期企業培訓師培訓,該公司副總經理鄧先學表示,根據政策公司大約可以申領8萬元的補貼。
這是在制造業重鎮東莞創新開展的“項目制”培訓所取得的成效。據介紹,東莞市各鎮街(園區)結合自身產業特色和產業人才需求自行確定培訓項目、培訓標準、培訓計劃等,政府補貼資金,企業獲得扶持,員工免費學習,通過這樣的形式,目前東莞全市“項目制”技能培訓已開展各類培訓共50798人次。 (經濟日報記者 龐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