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非遺故事會”昨日舉行
廣州非遺市級項目達216項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素芹)“廣州非遺故事會”昨日下午在廣州舉行。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市管一級調研員陳澤華介紹了廣州市近年來非遺保護工作主要情況。近年來,廣州市不斷提升非遺系統性保護工作水平,努力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逐步走出具有保護有力、傳承有序、管理有規、融合有度特點的廣州非遺保護之路。
廣州非遺各項數據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
近年來,廣州扎實抓好基礎性工作。
一是基層非遺保護工作得到質的提升。近年來,基層非遺的機構、人員、經費等問題得到全面好轉,均建立起非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絕大部分區均掛牌成立非遺保護中心、安排專職工作人員,尤其是荔灣區成立了獨立的非遺保護中心。各區因地制宜,結合區域資源優勢和特點,推動本區域非遺保護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是制度保障體系逐步健全。近年來,先后出臺《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廣州市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等一批重要的規章和政策文件,逐步實現非遺保護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專業化。
三是非遺名錄體系進一步豐富。至今廣州已開展八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認定工作,現有市級項目216項,其中人類非遺代表作2項、國家級項目21項、省級項目95項。各項數據均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
四是非遺保護陣地得到全面拓展。廣州市非遺展示中心即將開放,這里將成為廣州乃至大灣區的文化新地標,各區非遺館也將陸續建成。先后建設兩個省級文化保護實驗區,不斷加強文化遺產整體保護。通過非遺“五在”工程(在景區、在博物館、在校園、在商場、在社區),全面提升非遺可見度。廣州市的案例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案例,為全國唯一連續兩年雙入選。
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來,廣州積極推進嶺南文化“雙創”工程。
一方面是推動非遺聚集發展。2020年8月,廣州設立首個非遺聚集區——永慶坊非遺街區;2022年6月,北京路非遺街區開街;11月,從化區認定了廣州市首個非遺工坊——百匠園非遺工坊,這也是廣州市首個以“非遺+鄉村振興”為核心內容的非遺聚集區。同時設立了21個非遺工作站,探索非遺跨界合作有效路徑。通過這些平臺建設,培育更多的“非遺+”新業態,促進廣州非遺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是推動非遺服務當代生活。全面啟動廣州非遺活化利用工程,在廣州塔“嶺南之窗”長期舉辦非遺展覽,使游客直觀感受嶺南文化獨特魅力?;泟‰娪啊赌显綄m詞》斬獲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為戲迷提供精神盛宴?!皬V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游”成功入選全國非遺主題旅游12條線路,開展廣繡圖像傳播、廣式家具余料利用、珠江游船非遺巡展等,讓非遺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非遺故事會 各有各精彩
在這場非遺故事會上,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廣彩瓷燒制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譚廣輝,人類非遺代表作古琴藝術(嶺南派)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謝東笑,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廣東醒獅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趙偉斌,廣州塔黨總支副書記、“嶺南之窗”非遺展覽統籌負責人李明華,廣州市天河區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黨支部書記蘇志均,國家二級演員、廣州粵劇院紅豆粵劇團副團長陳振江分享了在傳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心得。
琴以修身。謝東笑表示:“通過習琴不斷完善自己,自己的不斷完善可以帶動身邊的人、家里人,繼續擴大就可以影響到朋友圈,甚至社會、甚至眾生?;剡^頭來落在實處,就是先做好自己、琴以修身?!?/p>
譚廣輝早年是因為生存需要從事手工藝制作行業,后來則是對廣彩藝術的熱愛,讓他在廣彩這一行一做就是40多年。廣彩的傳承是他近年來的工作重心?!霸趥鞒薪虒W方面,我積極投身‘非遺進校園’的教學中。2015年在廣州市輕工職業學校,率先實行雙導師新學徒制的教學方式,在職業教育中培養廣彩年輕的傳承人?,F在有部分畢業生已走入社會,其中一位徒弟帶著技藝到了上海,開辦個人工作室傳播廣彩,在異地吸引更多的人成為彩瓷愛好者,增強對廣州彩瓷的認識和追捧?!?/p>
近年來,趙偉斌參與了不少跨界文藝作品,如舞劇《醒·獅》、動漫電影《雄獅少年》的幕后工作,在他看來,作為非遺傳承人,傳承固為重要,傳播也很重要?!耙幻细竦膫鞒腥?,也應該承擔起非遺傳播者的重任。媒體、網絡平臺是很好的傳播渠道,科技、文創是重要的傳播手段,守正創新、跨界融合出新出彩是非遺作品‘火出圈’的實踐路徑?!?/p>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